用户名: 密 码:

首页 > 协会动态

3000家申报企业 智慧农业与新能源亮点凸显——2025中国国际农机展十月武汉启幕

www.caamm.org.cn    2025-07-16

文章来源: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机械是推动生产效率跃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核心引擎。当金色的麦浪与智慧的科技之光在广袤田野上交织,作为行业风向标的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即将于10月26-28日在湖北武汉盛大启幕。这场以“创新开放赋能农业装备,科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的行业盛会,不仅是中国农业机械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性专业展会,更成为洞察行业变革、把握发展机遇的重要窗口。它承载着行业发展的新希望,将全方位展现农机行业的最新技术、产品与趋势,吸引全球农机企业与专业人士的目光。

图为2025中国国际农机展举办地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规模创新高:行业蝶变与蓬勃生机

本届展会参展规模再创新高,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变化。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展览业务部主任柳松在采访中表示:“今年展览已有超过3000家企业申报,但由于展馆面积限制等原因,目前看来,最后确定能得到展位的企业预计约2500家。企业参展热情高涨,尤其是零部件企业数量增长达30%。这彰显出行业供应链韧性的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智慧农业展区以150%的增速强势崛起,成为展会最亮眼的焦点,直观反映出行业向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与强劲动力。柳松补充道,智慧农业板块的增长不仅体现在面积上,参展家数的增幅也达到了这一水平,充分说明行业对智能化转型的重视。

从参展企业规模分布来看,行业头部企业引领示范作用显著,超1000平米的企业达8家,500平米以上的超10家,他们将通过大面积展示区全方位呈现最新技术与产品成果;而300-400平米的中档企业数量集中,形成了展会的中坚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柳松表示,初步统计新增企业占比接近30%,涵盖零部件、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工程机械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回归,以及新能源和智慧农业领域的新兴企业,充分体现了行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在展区规划上,本届展会将进行突破性创新:二层展馆将实行特装企业专享制,以高端化、精品化的展示标准提升展会整体品质;同时,主办方将零配件标准展位集中迁至新建的四个50×200米超大型室外大棚,通过功能分区的科学优化,实现展陈空间的高效利用。柳松表示,这样的布局调整是为了提升展会形象与展示效果,也体现了零配件行业后市场的兴起和企业对展会的信心。值得关注的是,展会特装率预计突破60%,较往年40%的水平显著跃升;特装企业数量也将从600-700家扩容至900家左右,专业化与视觉化呈现效果全面升级。

外观造型酷似中国传统鼎器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汉厅”也将作为展览区域

此外,柳松还提到,本届展会在展区规划上注重融合性,例如将精量播种、精准施肥的专业展区与大型综合类企业统一排序,组成涵盖耕种管收及农产品初加工的综合性战略展区,同时突出独立特色企业的展示。另外,为响应国家单产提升政策,展会在智慧农业展区设置了单产提升相关题材的展区,与智慧农业展区混排;还与蔬菜工业协会合作,设立了蔬菜全程产业链展区,这些都是本届展会在展区规划上的亮点。

深耕国际市场版图:以开放合作赋能农机品牌全球影响力跃升

在国际化方面,本届展会成果丰硕。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国际部主任孙璨介绍,所有国内注册的外资企业基本全部确认参展,新增日本展团,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际展团规模也有所扩大,意大利新增国际企业比例较大,且国际展团带来了更多实体产品展示。

孙璨表示,国外企业将中国国际农机展视为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途径,因为展会历史悠久、观众专业成熟,能满足从高端到低端的各类需求,这一点是广交会等综合展会无法比拟的。例如,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即便面积较小也持续参展,还有像法士特这样的国内领先传动企业首次参展,体现了展会的吸引力。

在国际观众组织方面,孙璨提到,今年将加大国外宣传力度,通过十几个国家的农机媒体进行推广,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和网站引流,协会也通过在世界各大展组建中国国家农机展团、在海外办展等方式提升展会知名度,预计海外观众将有所增加。其中,今年7月23日至25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的泰国国际农机展,是首次在亚太地区办展,旨在为国内展会引流,尤其是亚太地区的优质观众。

为配合国际农机展,展会将举办“中外农机贸易大会”,贸易大会分为论坛和贸易对接会两部分。其中,论坛将邀请亚太地区等5个国家的协会或专家解读当地农机市场,以及5家全球化企业分享全球化布局经验;贸易对接会则将组织国际买家与国内企业进行对接,去年该活动促成了约500-600个国际买家与近200个中国企业的对接,今年规模预计更大。此外,协会还计划在越南举办国际农机展,并会有相应的新闻发布会。

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孙璨提到:“协会组织企业参观学习意大利EIMA展、德国汉诺威展等国际知名展会,促进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协会还关注各国农机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例如亚太地区在某些产品鉴定上已基本统一并以中国标准为标准,协会会及时向企业反馈当地政策变化,如政府补贴等信息。协会还出版了《数说农机·欧亚六国》等书籍,提供详实的各国农机市场数据。”

关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售后服务,孙璨认为部分大企业已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开始行动,但整体仍有提升空间,建议企业在海外设立售后团队。协会也在考虑通过与当地机构合作,如利用泰国的中泰农机小院项目,为企业提供展示、培训、维修等基地,或推动形成中国农机产业园,帮助企业抱团取暖。

图为2025中国国际农机展举办地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网联一体化:数据要素驱动农机服务效能跃升

在信息化建设领域,相关工作围绕提升服务水平展开了多方面优化。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信息部副主任苏阳表示:“协会官网去年完成升级改造,通过整合板块联动、统一设计风格与内容格式,基于协会职责重新划分栏目,使官网更易于浏览和维护。升级后的官网成功纳入更多搜索引擎收录范围,点击量显著增长,日常点击量保持在1000以上,展会期间更是能达到上万次。”

官网新增的两项核心功能成为数据服务的重要载体。苏阳介绍,数据看板免费向公众开放,依托各国海关数据动态呈现中国农机产品出口至全球各国的贸易情况。尽管因时间差和转口贸易等因素,与中国海关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参考价值较高。用户可通过世界地图交互界面,自主选择国别、品类及时间段查询详细数据,该功能每月更新,其中高级查询功能使用率尤为突出,月浏览量稳定在2000以上。另一项功能是AMI指数图形化展示,该指数作为反映农机市场的“晴雨表”,每月更新,涵盖整体指数、不同品类指数、库存指数及经理人信心指数等内容。苏阳提到,目前数据来源于200多家覆盖全国的网点,未来计划扩充网点并增加生产企业数据来源,以提升准确性和代表性,用户可通过官网查看不同时间段的指数曲线图及相应报告。

在报告体系建设方面,苏阳表示,协会每年发行国内和国外两类农机流通发展报告。国内报告聚焦国内市场,分析各品类农机的市场状况;国外报告则深度剖析特定国家的农机市场,去年首本报告涵盖欧亚6国,今年10月将推出涵盖亚澳6国的报告,内容包括各国基本国情、农业概况、农机市场情况及相关政策等,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参考。

此外,信息化建设还支撑了展会官网系统的优化,苏阳介绍,目前已实现从报名到进展后发票开具的全流程线上办理,电子发票的推行有效提高了效率,减少了错误和繁琐环节。

图为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官网“中国农机出口数据看板”栏目

把握机遇,共赴行业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不仅是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成就的全景式呈现,更是全球农机领域技术交流、产业合作的战略级平台。展会将集中展出涵盖智能农机装备、精准农业系统、绿色低碳农机具等领域的前沿成果,从无人驾驶拖拉机在田间的精准作业演示,到AI识别病虫害的智能植保无人机集群应用,每一项技术突破都彰显着中国农机智造的硬核实力。

面向未来,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农业机械行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与农业机械的深度适配,让播种、施肥、收割误差控制在厘米级;新能源农机的研发突破,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碳排放。可以预见,随着科技持续赋能,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将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壮美画卷。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农业科技盛宴,见证中国农业机械迈向世界一流的铿锵步伐!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